希伯來書要理問答 第104問:因與果、創造與被造為何能不等同❓人造之神為何不如人❓

Loding Video
上一問下一問
分享:



字幕:繁中 简中


希伯來書要理問答 第104問:因與果、創造與被造為何能不等同❓人造之神為何不如人❓

柏拉圖的唯心論認為,一定有絕對的事物存在,而你所看見的都不絕對,世上沒有真正絕對完美的事物;世界之所以能使你感到,「哦,這叫作樹」,是因為在你的理念中有樹的「共相」,the universal image is in your brain, in your idea,而這種能見的、能表達出來的物質,都是不完美的。你看見馬,每一匹馬都是馬,因為牠具有馬的形象,所以牠像馬,但是你測量每一匹馬的長度、寬度、面孔卻都不相同;看人也是如此,他的鼻子大,你的鼻子小,「共相」都是人,卻有不同的個性、不同的形像。柏拉圖認為,這世界不過是假象的世界,是理念界所投射出來的影子,在世界裡不能找到真體,那完美的本體、絕對的本身,所以我們在世上有許多的失望、失意、灰心。本體希臘文稱為 εἶδος;εἶδος 在那裡,但形像在這裡;在形像界中,我們在追求本體界裡完美的事物。柏拉圖是第一位將形像與本質分開來的哲學家,他相信理念與完美的觀念是超自然的自我獨存。之後他的學生亞理斯多德(Αριστοτέλης, Aristotle, 384-322 BC)提到,萬有需要一種因;因為,當你畫一顆圓時會感到這顆圓一定有缺陷,你就想到圓的理念是存在的,圓的理念比實際的圓更完美,而在完美界中,我們一定會找到今世奢望的原因,一定會遇見那真體,這樣,現象界與真體界就被分開了;當你觀看世上所有事物,看到許多令你不滿意的地方,使你相信一定有真正完美的事物存在於εἶδος界中,本體界與現象界就分道揚鑣。形上學認為,在這不完美的世界,你當然會不滿足、灰心、失望,因為有別的「因」形成這種「果」,而這種「果」不能與「因」相同,因為「因」是更完美的,「因」是屬於理念界的,理念界的就成為你理性追求的源頭。

亞理斯多德相信在因果論中,第一因就是形成世界一切的源頭。他們不使用「造」這個字,因為「造」不是希臘文化,希臘文化沒有創造的觀念,只有形成、製造、加工的觀念,Creatio ex nihilo 從無到有的創造觀念是希伯來文化對世界的貢獻。你要知道自己的信仰從哪裡來,不要與那些幼稚的靈恩派一樣,以為基督教是禮拜天要得到娛樂放鬆感情的地方;你要很深刻地找出你人生的根基、信仰的源頭,然後為主作見證,因為在所有最偉大的文化中,是無法找到基督教所傳達的信仰精髓。對「造」的觀念與瞭解,是神在基督教與希伯來文化裡啟示給我們的;因與果之間沒有完美的同等,因為只有神自己是獨一、絕對完美的;創造與被造之間沒有同等可言,創造與被造之間一定有本質的差異,the qualitative difference is the absolute existence in between God the Creator and all the rest as creatures;被造界無法與創造者一樣完美,人就從宗教性的本能中想像上帝,然後以墮落的理性當作因、當成出發點,而想像出一位上帝,那種上帝連人都不如,因為你是創造者,創造與被造之間一定有本質差異 qualitative difference,你所創造的木頭神、英雄神、理念神、哲學神,它們根本是不存在的事物。



福音分類:創造論、護教學、文化使命、希伯來書、來1:3


文化分類:基督教世界觀、唯心論、宇宙觀、基督教與古希臘哲學


關鍵字:柏拉圖、共相、形像、完美、本身、現象、理念、εἶδος、形上學、亞理斯多德、Aristotle、因果論、形成、靈恩派、啟示、獨一、被造、本質、差異、qualitative difference


影片出處:
希伯來書008 00:27:48~00:37:25 共9分37秒

#Follow 訂閱 STEMI TV channel 頻道 on WhatsApp
#申請LineNotify 📲手機每早7點收到唐牧師每日要理問答😇,
#收到唐崇榮佈道團最新消息,歡迎加入STEMI Line好友,請點選:加入好友
#為STEMI TV事工奉獻